第三十屆亞洲棒球錦標賽即將於12月3日在台北大巨蛋拉開戰幕。此次比賽將成為台灣棒球迷引頸期盼的賽事,然而中華隊在這次比賽中派出了19名職業球員,這也是近十年來最多的一次陣容,進而引發了過去棒球振興計畫中所提及的國際賽分級制度的討論。
根據「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」,國際賽事被明確區分為不同級別:第一級包括奧運、亞運和經典賽;第二級則有世界杯、亞洲杯和洲際杯,如在國內舉辦則提升為第一級。因此,亞洲盃或亞錦賽只要在台灣舉辦,即被視為一級國際賽。
值得注意的是,自2012年起,連續5屆亞錦賽(2015、2017、2019年以及今年)都在台灣舉行。然而,中華隊在此期間僅在2012年派出中職球員主力隊伍,隨後多次以業餘球員為主,並搭配列管的職業球員以及來自旅美旅日的年輕選手組成。這符合「振興棒球運動總計畫」中所提及的不同級別賽事組隊方式。在這個背景下,本屆亞錦賽中華隊以職業球員為主的組隊也有其合理性。
從2015年開始,即使亞錦賽在台灣舉行,中華隊也不再廣泛邀請中職球員參賽,力求落實棒球國際賽分級制度。由於亞錦賽未再具有「奧運參賽門票」意義,這項賽事更像是一場交流賽,著重於促進亞洲各國棒球交流與發展,逐漸淡化了競爭意識。值得一提的是,亞錦賽參賽國家的實力差距明顯,連最具競爭力的日本和韓國都未派出職業明星隊,這影響了亞錦賽整體的比賽強度。
建立和落實棒球國際賽分級制度,有助於發掘更多潛藏在業餘球隊和大專院校的選手,並為他們提供展現球技的國際舞台。例如,2019年亞錦賽中的劉致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。他在冠軍賽中表現出色,讓台灣球迷認識到這位未來之星。期待未來有更多機會讓年輕選手磨練,從而提升台灣棒球整體的實力。
0 則留言